January 17, 2022
「半甜男子」的感情創業談: 從自身出發更接近答案
「不如我來採訪妳吧!從妳的回答,我可以更好地告訴妳我的看法。」年近 28 歲的高嘉偉,在臺北市文山區與朋友合資購置了一間小店面,2019 年 4 月「半甜男子」飲料店正式開張。作為店長,高嘉偉受訪時提到,談創業,不只是簡單的你問我答。當面臨無法解決困境的當下,唯有「主動提出問題」、從自身出發,才會更接近答案。

Posted by
Q1:大家都說創業辛苦,到底辛苦在哪?
筆者認為,創業者的首要考量應為清晰的商業模式,以及一筆勇敢資金,理想則居於其次。但若能以理想為基礎,即便過程屢屢受挫,也還有動力持續燃燒。高嘉偉笑說:「從更現實的角度出發,能賺錢的事,才是有人需要的事。辛苦的是,剛開始可能都不賺錢,你無法判斷能不能做下去。」他回顧,經營飲料店期間,自己經常忙於收拾材料、盤點貨款等事項工作到半夜,初期營業額又不穩定,讓他備感勞累。然而他堅信,自己正在做的事是他人所需,若因辛苦而放棄,或許是方向和能力還不到位。
Q2:創業該選擇較有前景,還是興趣相關的事業?
筆者以為,選擇成功機會高、本身不排斥的事業,先累積資金,後續可以再轉型發展有興趣的領域。對此,店長高嘉偉表示,這項選擇看似兩者兼顧,實則各有優劣。若初期選擇成功機率高的事業,獲得了成就感與信心,實際上去做,卻可能失去熱忱、半途而廢。又或者,面臨預期方向偏差,賺不到錢,也做得不快樂。
因此他認為,選哪項都可以,重要的是自己心態是否穩固。即使選擇與興趣相關的事業,在事前準備上仍需預判行情走向,做好全面的調查、分析,洞察服務對象的需求。此外,也要養成判斷趨勢商機的習慣,隨時因應社會做出變動,不能只是固守熱忱、一股腦地投入。
Q3:若將創業形容為追求伴侶,會以何種心態面對?
進入一段關係前,了解對方喜好、確立彼此價值觀是首要之事。筆者認為,正如面對顧客,要先累積信任、抓住對方需求,才能進一步推廣服務或產品。對此,高嘉偉點頭贊同,但他也補充,關係裡更重要的其實是「自己」,因為沒有任何事比了解自己來得重要。當一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優、劣勢,才會曉得如何與外在環境、交往對象共處,並隨時進行相處上的調整。
他舉例,兩人若無法繼續相處,例如追求不到、分手等,在社會眼中或許是一種失敗,但在他眼裡,這只是生活的階段,是一個過程。「比如結婚生子,從來就不是愛情的終點,只有不斷憧憬、進步,才能將當下最真實的感受刻進你的 DNA。」對他而言,創業也是如此,每一次失敗、被投訴、績效差,都並非職涯的終點,相反地,這可能是重新審視過往、修正步調的機會。
Q4:創業成功,最想感謝的是誰?
考量到疫情問題,高嘉偉決定在 2020 年 4 月,將店面以 65 萬元現金售出。於是「半甜男子」開幕一年,就迎來安靜的謝幕。他提到,大部分人開店有三種收入,一是賣產品賺毛利;二是賣品牌,賺加盟和原料錢;三是賣店面,賺一次性收入。在這當中,又有鮮少人會經歷第三種,高嘉偉認為,只要結局圓滿,即是一種「創業成功」。
筆者認為,回顧整段過程,最先感謝的想必是服務對象、工作團隊吧!對此,高嘉偉分享,他之所以總是強調「自己」,是因為在創業路途,只有「自己」能跨出第一步,以及接下來的每一步,而團隊的扶持,則是讓他越走越穩的存在。因此,他先深深感謝自己,保有對夥伴付出的勇氣,其次才依序感念幫助過自己的人。
總結創業心態,他提到,許多人目標始終不變,容易改變的往往是心態。創業除了會經歷旁人的數落與不信任,也要隨時注意資金、能力的匱乏。若是與人合夥,到後來可能還會面臨對方不願繼續出錢、出力的窘迫情況。「這些境遇很正常,每個人都會為了生活做出不同選擇,唯一重要的是,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。」他表示,遇到瓶頸首先要往內求,了解自己的 Why, How, What;當你無法破關,適時尋求他人協助,尋找解決經驗或專業諮詢,才能從每一次的失敗中,提煉出豐厚的成長。

Wen (溫) - 自由工作者
分享這篇文章